刚过去的清明节,是节气,也是节日。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节气与节日重叠的日子。
天在清明变
本来晴好的天,一到清明前后就变。这正是应了杜牧的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。
1、流感高发,提防感染
此时冷暖空气交替比较频繁,气温波动较大。
下雨的时候温度降低,转晴后温度又会大幅上升。在这一冷一热之间,人体的自身免疫力也会随之降低,一旦遭遇病毒侵袭,很容易感冒。
疾控专家提醒,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,应该避免去人拥挤的地方(且疫情防控之下,劝大家积极应对,主动防疫)。
2、气温多变,照顾好“消化道”
此时正处在春季气候变化最大的时期,若不注意日常保养,一些疾病便会乘虚而入,如急性肠胃炎、胃穿孔、急性胰腺炎等。
常见症状表现为胃胀、胃痛、腹泻等。如果出现胃肠不适,一定及时就医,引起重视。
寒邪都来了,吃姜有助驱寒邪
此时也是湿气较重时节。
湿气重是万恶之邪,较易出现感冒高发,适宜多服天然驱寒妙方——生姜。
生姜中含有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胡萝卜素、核黄素、维生素C、钾、钠、钙、镁、铁、锰等多种保健成分,有效散寒发汗、化痰止咳、和胃、止呕及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。
生姜应用最广的,莫过于茶。
而早前的自制生姜茶更为普及——生姜红糖水。清明时节,一杯姜茶亦或是一碗生姜红糖水,即可驱走寒邪,养护正气。
原料易得、自制简单!
准备红糖、姜片若干;生姜洗净切块,用刀拍散更易出姜味;煲一壶开水,放入生姜煮沸五分钟;加入适量红糖搅拌均匀即成。
生姜红糖水能有效预防感冒、调理肠胃、消炎、去湿活血、暖胃、止呕。
清明与谷雨之间,生姜进入黄金播种期
“谷雨播种霜降收”。
生姜从下地到收获,大约经历6个月时间。而在播种以前,生姜必须经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——催芽,即用姜母“培育壮芽”。
培育壮芽一般于适期播种前20~30天,莱芜地区多在清明前后。
经过晒姜、困姜、选种和催芽几个环节后,待芽长0.5~2cm,粗0.5~1cm且幼芽洁白鲜亮,芽身肥壮,顶部钝园时即可下地播种。
“符合要求”的姜芽从姜母中吸取养分,接受大地雨露和阳光,经过姜农的精心照料,方能迎来霜降时候的大丰收。能否有好的收成,培育生姜种这个环节马虎不得。
春生夏长秋收冬藏。适用于多数作物,尤其生姜。姜母和她的孩子们蓄势待发,准备和土地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喜剧片。
生姜亦可用于盆栽,有竹韵、养眼还利于风水。
说明:
1、以上内容摘自网页,图文、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2、食品并非药品,文中提到的食疗作用为食材(或药食同源)本身的作用,并非产品具有的作用。特此说明!
春天与姜,历来都是相互成就。
识别